近期,美国海军高层发出了不同寻常的呼吁,要求中国停止海军扩张,这番言论迅速引来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美国海军作战部长考德尔上将直言,中国海军能力已与美国相当,甚至“远超预期”,并强调若中方继续扩张,美方需以双倍速度造舰才能维持平衡。这种姿态与美国过往“制胜海权”的论调形成鲜明反差,折射出其在海上力量竞争中日益增长的战略忧虑。外界将此番言论解读为一种“外交式求饶”或“焦虑型外交话术”,其背后深藏着美国日渐吃力的海上优势和对中国海军崛起的复杂心态。
美国海军的困境投射
美国海军目前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尴尬局面。2025财年预算案刚过,美国海军经费就被国会大幅削减,导致新舰采购计划大幅缩水,连心心念念的“星座级”护卫舰项目都差点黄了。美国海军高层将当前的中美造舰竞赛描述为对美国“不健康”,对中国“无必要”,声称中国海军规模已“足够大”以保护自身海上利益。这种看似“为你好”的论调,实则掩盖了自身造舰计划受挫的尴尬。
预算削减、项目延误以及舰队老龄化,是美国海军面临的结构性挑战,迫使其寻求外部“刹车”。美国海军现役舰艇数量约为290艘,这是25年来的最低点,而且计划在2026年退役19艘老旧舰艇,只补充6艘,导致净减13艘。美国舰艇的平均舰龄超过20年,普遍老旧。同时,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也在同期峰会上表达了对中国海军扩张的“警惕”,这并非巧合,而是美国及其盟友战略焦虑的集中体现。
中美造船能力的鲜明对比
美国造船业的效率低下,无论是军舰还是民船建造均表现不佳。东海岸几个主要船坞的维护排期都已延至2027年以后。五角大楼的报告承认美国造船产能严重不足,全国仅存少数几家大型船厂,且存在技术工人短缺、老龄化严重等问题。例如,旗舰项目“福特级”航母因零件短缺交付延迟,其二号舰“肯尼迪号”2019年下水后,至2025年6月仍在港口滞留,服役遥遥无期。美国潜艇维护能力也严重不足,导致近三分之一潜艇因维修积压而无法使用,例如“博伊西号”已闲置近十年。美国潜艇的年产量仅为1.13艘,远低于所需的2.33艘。
美国规划的2043年建成381艘舰队的目标,因预算超支、技术故障和造船业衰退而陷入停滞,甚至被迫转向战斗力较弱的替代方案。美国造舰成本高昂,例如一艘“福特级”航母造价超过130亿美元,建造周期更是长达20年。项目拖延普遍存在,如“伯克3型”驱逐舰原定2023年服役,结果一拖再拖到2025年,软件问题、人工短缺、材料不足等问题接踵而至。美国军工体系存在结构性问题,其海军体系依赖的船厂数量少且多为冷战时期遗产,基础设施老化,人才青黄不接。
反观中国海军,其“下饺子”的速度与效率,得益于完备的工业体系和高效的建造模式。中国海军舰艇数量已突破370艘,预计2026年将增至455艘,总吨位接近300万吨。中国舰艇平均舰龄年轻,普遍在10至12年之间。中国造舰速度惊人,每年下水舰艇数量达20余艘,2020年下水23艘军舰,2024年接近30艘。建造一艘驱逐舰耗时约1.5年,“山东舰”从下水到服役仅用2年,“福建舰”2022年下水,预计2025年底就能交付,总建造周期压缩到了5年。美国海军研究所的报告甚至指出,中国军舰建造能力是美国的200倍。中国拥有超过50个可建造大型军舰的干船坞,分布在多个核心船厂,每个均能独立完成万吨级军舰装配。中国还拥有庞大的造船企业群,其中20家具备军用船只建造资质,形成了“模块化生产加流水线作业”的建造模式。中国在海军现代化方面展现出“高铁速度”,在第三艘航母尚未完全服役之际,第四艘已传出消息。中国在造舰方面没有财政压力,且拥有完备的工业体系。
中国海军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海军建设的根本立足点在于维护国家经济命脉与海外利益,而非寻求霸权。中国是全球第一大贸易国,2024年进出口总额占全球比重超过18%,庞大的海上贸易量需要强大海军保障关键航道安全,例如马六甲海峡和印度洋。中国海军已在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十年,这并非为了显摆,而是实实在在的需求。
捍卫国家主权与海洋权益,应对周边复杂安全挑战,要求中国必须拥有与战略需求相匹配的海上力量。东海、南海等固有领土和海洋权益常受侵扰,且有外部势力在背后煽动,需要足够数量和质量的舰艇进行有效巡逻、监控和应对。光靠嘴皮子无法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必须有硬实力撑腰。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日益增长,承担的国际责任也更多,远海护航、国际救援、打击海盗等任务都需要强大的海军力量投送。去年底苏丹撤侨,中国军舰第一时间赶到,接同胞回家,这背后离不开强大的远洋海军。
考德尔上将声称中国海军“够大”,但其标准与中国维护自身发展和人民安全的需求不符。尽管发展迅速,中国航母数量仅为美国的70%,吨位差距明显,美国航母总吨位350万吨,中国250万吨,相差100万吨。此时停止建造无异于主动戴上枷锁。中国海军何时、建造多少舰艇,只取决于国家安全需求和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建设进度。在美国航母仍在台海、南海炫耀武力的情况下,任何限制中国海军规模的提议都是伪命题。
霸权思维下的“双标”逻辑
美国此番呼吁,与近百年前的《华盛顿海军条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揭示其在自身劣势时的战略算计。1922年,美英日法意五国为停止军备竞赛签订该条约,本质是列强在造不动战舰时互相踩刹车。如今中国不仅没有财政压力且工业体系完备,但美国等西方国家硬是要张冠李戴,眼看自己造船速度跟不上中国,便想趁海军总吨位还领先时把中国锁死在当前水平。
对比冷战时期美国自身疯狂扩充军备的历史,其今日对中国的“劝停”显得虚伪且具有双重标准。当年美国自己疯狂造舰对抗苏联,从未说过没必要。现在看到中国海军发展起来了,就开始呼吁克制。这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心态,实质是美国对海上霸权地位受到挑战的本能反应。考德尔上将的呼吁,表面看是“为你好”,骨子里恐怕还是“为我好”,旨在为维持美国日渐吃力的海上优势找点喘息空间。
结语
面对外部压力,中国海军以实际行动给出坚定回应。前有央视高调展示“福建舰”海试画面,近期大连船厂新一批052D驱逐舰分段照片也曝光了。中国海军的发展,将始终以国家安全需求和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建设为导向,不受外界干扰。真正的制海权源于持续的建造、快速的部署和强大的实力,而非空洞的言语。中国海军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提升自身能力,维护国家利益,并为世界和平稳定贡献力量。
天天盈,股票配资公司一起配资网,实盘配资平台APP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