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们,这书简直了!男频界的一股清流,不管你是爱热血战斗还是智谋权斗,它都能让你欲罢不能!主角的成长之路,那叫一个惊心动魄,每次翻页都像是自己在闯江湖。剧情紧凑得让人窒息,但又时不时给你点甜头,笑中带泪,看得我直呼过瘾!相信我,错过这本,你绝对会拍大腿后悔!赶紧的,加入你的阅读清单,咱们一起爽翻天!
《重生南宋求长生》 作者:四明山新雨
第1章、老顽童周伯通
第1章、老顽童周伯通
阳光明媚的早晨,已经两岁的李书成迈着小短腿出了院子,跑到大门外的路上玩耍。不说小孩子对外界的好奇心,就说他一个成年人,虽然身体再次成了小孩,院子里的小天地怎么能容得下他,能爬的时候就奔着大门爬过去了。
还记得出生之前,也就是还是李远山的时候,不过是去外面宵夜,走在马路上,忽然嘭的一声,“哪个渣子开车不看红绿灯!”李远山陷入黑暗之前,想到的就是这个。
出生之后,李远山有了大名,李书成,这是他那只过了县试的老爹取的,希望他读书有成,完成自己未尽的愿望。
李书成老爹读书没希望,晃荡了好些年也考不上举人,只好回家守着家业。人到中年好不容易盼来一个孩子,还是个小子,当然期望他在读书的路上比自己走得更远,进士及第。
两年来李远山也了解了不少,他现在所在的是宋朝姑苏,现在距离靖康之变已经过了七十来年。现在南宋内部虽然问题重重,土匪盗贼很多,但是暂时还算稳定,就他知道南宋灭亡还有七八十年时间,所以他可以安心地长大,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至于读书做官,南宋官员什么样子,李远山大致也了解,所以他并没心思去读书当官,好好的过完自己的一生就好了。
李远山,不,现在应该叫李书成才对,来到门外的路上,呼吸着新鲜空气:“山好水好空气好,这个时代环境实在太好了。”再次感叹了一句,伸手伸脚活动一下,然后开始做广播体操。做广播体操锻炼身体,对于两岁的李书成来说,很合适,只是跳跃的动作难以完成。
“小娃儿,你这是在干什么?”李书成广播体操还没做到一半,边上传来声音。
李书成转头一看,一个衣着寒酸,还有不少污渍,头发乱糟糟却一脸红润的中老年人正好奇地看着。
“我在锻炼身体。”李书成解释道。这个时代,锻炼身体根本留不流行,像李书成老爹老妈,整天就是窝在家里,几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而其他农民佃户、小商贩这些,养活一家老小都不容易,虽说干活的时候也算锻炼,可生活跟不上,身体一样好不到哪里去。
“哦,你在练功啊?”中年人抓耳挠腮地说道,“不过,你这练的是什么功夫?”
“我这是体操。”李书成说道,“这样锻炼,身体就好,不容易生病。”
“不成不成,你这差得远得很,来来来,我教你。”中年人看明白了,笑道,“你学了不但不会生病,还能打架。你学会了我们来打架,好玩得很。”
“打架?”李书成问道,“为什么要打架?”
“打架是最好玩的事情了!”中年人连比带画地说道,“世上还有比打架更好玩的事情吗?来来来,我这就教你。”
说着不管李书成反应,就开始教起来:“大道初修通九窍,九窍原在尾闾穴。先从涌泉脚底冲,涌泉冲过渐至膝。
膝过徐徐至尾闾,泥丸顶上回旋急……”
教了一遍,然后随便解释一番,就想进行下一步:“现在我来教你站桩。”
“等一下,老人家,前面的我还没弄明白呢。”李书成赶忙说道。
“没明白?”中年人停下,丧气地说道,“我还以为你小娃儿跟我老顽童一样聪明,能教出一个小顽童来陪我玩。”
“老顽童?”李书成打量了一下,还真是老顽童,这么大年纪了还这样,“你很聪明吗?”聪明还混成现在这个样子?聪明的不是读书当官去了,最差也能经商做个富家翁,能混到他这落魄样?李书成心里一点也不相信。
“当然,我老顽童周伯通聪明得很,连师兄都夸我。”中年人说道,“我学武一听就会,哪像你小娃儿,听了还不会。”
“老顽童周伯通?你师兄是中神通王重阳吗?”老顽童周伯通?李书成有一种熟悉的感觉,试探地问道。至于学武一听就会,就算老顽童再厉害,李书成也不相信他两岁时就能一听就会,那不是天才,而是妖怪!
“你小娃儿也知道师兄的大名啊!前些年华山论剑,师兄天下第一,得了中神通的名号。”中年人说道。
“啊!”还真是!老顽童周伯通,这条大腿得抓住啊!真没想到,这里会有华山论剑,里能学武啊!老顽童作为王重阳的师弟,武功不错,第三次华山论剑还得了个中顽童的称号,赶紧抓住才行!
“知道知道,不但他老人家,您老人家我也听说过。”李书成赶忙说道,“您老人家武功高强,要不是年纪小了一点,肯定比其他四绝厉害!”
“看,我就说我老人家厉害吧。”老顽童周伯通见李书成这么个小娃儿也知道自己,还不住地夸奖,装作一副得道高人的样子接受了李书成的崇拜,然后立马笑嘻嘻地说道,“既然你知道我老人家,那我老人家就教你点功夫。”
李书成听了大喜。虽然全真教的功夫修炼缓慢,没什么出彩的,看看全真七子、三代弟子,都一般般。但是,全真武功玄门正宗的说法一点也不错。全真武功堂堂正正,内功更是中正平和,几乎没有走火入魔的疑虑,虽然刚开始进度慢,但是越往后,修炼越快。全真七子都是成年之后才拜师的,但是在江湖上也是响当当的名号。而且眼前就有一个之比五绝差一些的老顽童么!
为了从老顽童身上学武功,李书成投其所好,跟老顽童玩得不亦乐乎,然后学武功,就算没练成们也要先记下来。毕竟老顽童是什么秉性,李书成可是清楚得很,不知道什么时候没好玩的,没兴趣了就走了。话说《神雕》里面的耶律齐就是这么来的,老顽童看着耶律齐像个小顽童,然后就教了,不过后来耶律齐长大一点,知道了尊师重道,开始规矩起来,不像小顽童之后,老顽童觉得没意思,就离开了。
“哇!小顽童开看,打起来了!打起来了!”老顽童叫道。
“你找的虫子可没有我找的大,肯定打不赢。”李书成说道。
“谁说的?”老顽童叫道,“你看,我找的虽然小,但是聪明得很,它会绕圈子,等下把你的绕晕了就赢了。”老顽童说着也不管虫子听不懂人话,叫道,“绕道左边,挠它。左边左边,慢了,绕到它背后。”
李书成也跟着起哄:“快转身,它要绕到你后面了。”
一大一小对着虫子玩得不亦乐乎,一天下来衣裳也有点脏了,不过没达到一身泥的程度,毕竟李书成不是真的小孩,也会体谅一下洗衣服的下人。
本来李书成老爹是不会允许李书成这样玩的,不过经过李书成一番哭闹,被吵得头痛不已之下只好放弃。想着李书成还小,玩玩也没事。至于家里来了一个奇怪的人,不过是多爽筷子而已。
玩虫子、抓小鸟、倒骑毛驴、踢皮球、五子棋等等等等,李书成绞尽脑汁把老顽童留了四个月,最后还是走了,而这么长时间,李书成一点也没沾到《九阴真经》的边。
老顽童玩了这段时间,也想起了还有《九阴真经》的事情没做完,他还得去藏匿《九阴真经》,于是不告而别,潇洒地离开了,只气得李书成想张口骂。我的《九阴真经》啊!你离我这么近,而我却没有抓到你!
没有得到《九阴真经》,不过全真教的基础功夫学到手了,有了基础,才好学其他的,而且,全真内功心法也不差,可以一直修下去,虽然慢,但是却有希望。其他的也一样,都是最适合打基础的,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句话李书成还是记得。况且,古墓里不是有王重阳留下的《九阴真经》残篇吗?以后也可以去研究一下。
至于老顽童这一去,应该还会遇到黄药师夫妻,毕竟黄药师这个时候同样打着《九阴真经》的主意,就差跟西毒欧阳锋一般明抢了。不过老顽童最多也只是被关十几年,还能创出《空明拳》和《双手互搏》,出来之后跟五绝也相差仿佛,说来还有好处。
遇到老顽童周伯通,才是李书成最大的幸运,这么小遇到老顽童,早早知道有武功这回事,早早开始修炼,成为高手的几率大得多。如果没有遇到老顽童,等李书成十几二十岁才知道有武功这回事,那才失落,就算最后得到《九阴真经》,也不一定修炼得好,世上有几个黄裳?
老顽童离开之后,李书成开始专心练武。在这个时代,这个有武功存在的时代,练好武功,才能保住自己的小命,至于仗剑天涯,那是之后的事情了,难道两岁的他还能去闯荡江湖不成?
老顽童离开之后,李书成老爹见李书成不再四处乱跑,经常乖乖呆在院子里,虽然总是拿着一把小木剑乱戳,也就放下心来。
第2章、练武
第2章、练武
武功,重在一个练字。李书成知道,在金庸武侠中,没有谁得到一本武功秘籍之后短时间就成为绝顶高手。比如林平之这家伙,练了《辟邪剑谱》之后虽然武功大进,但是和方正这些决定高手比起来,还是差得太多了。岳不群练了《辟邪剑谱》武功大进,把左冷禅收拾了,但是,老岳之前武功并不差,之比左冷禅稍差一筹而已。
早晨打了一趟拳之后,李书成继续站桩。年纪幼小,骨头软,李书成每次站桩的时间都只是几分钟十来分钟,生怕把骨头练成畸形。
不过年纪幼小也有好处,在老顽童离开没几天,李书成终于有了气感,比之其他人又要简单许多,毕竟体内的元气比别人多。虽说没有感受到先天之气这种高大上的玩意,练起来也轻松。
有了气感之后,孕养一段时间就可以按照全真心法修炼内功了。还好个老顽童相处的这段时间,李书成从老顽童那里淘到了许多修炼经验,不至于像黑风双煞一般半懂不懂胡乱练。
“宝儿,别玩了,吃饭了。”李书成正在练着,母亲喊他吃饭。
“来了,娘。”李书成答应着,徐徐收功,回到屋子里吃饭。
“慢点吃,没人跟你抢。”母亲见李书成大口大口吃饭,一边帮着夹菜一边笑着说道,满脸都是舐犊之情。
李书成父亲李瑜本着食不言寝不语的原则,饭桌上本不会张口说话,见李书成的样子眉头跳了跳,还是忍不住,说道:“吃饭要慢条斯理、细嚼慢咽,你这样好像几天没吃饭似的,粗鄙不文。别学那个老顽童,吃饭像打仗一般。”他就觉得,本来一个好好的乖孩子,本老顽童带坏了。
“宝儿现在还小,大点就好了。”李书成的娘安慰着相公,转头问李书成,“是不是?宝儿。”
李书成嘴里嚼着,点了点头,渐渐放满了吃饭的速度,开始规矩起来。怎么说虽然身体是小孩子,灵魂确实成人不是,不能做得太过,让老爹不高兴嘛。他是一家之主,读书不成,经商同样没啥能耐,只能勉力维持家业,压力已经不小了,李书成不希望再惹他不高兴。
过了一段时间,李书成完成内气孕养,开始按照全真心法修炼内功。内功与外功不同,更需要专心致志。虽说现在真气所走的经脉简单,不容易走岔道,也不能疏忽。而且越熟练,越专心引导,真气就循环得越快,修炼就越快。
当然,内功修炼是水磨工夫,动不动就是以年为单位,这还是刚开始的时候,后面接近自身天赋极限之后,也许几十年不得存进,还在原地踏步。比如郭靖的大师傅江南七怪之首飞天蝙蝠柯镇恶,《射雕》开篇就是二流身手,到《神雕》结尾也没厉害多少,三四十年几乎没有进步。这里面除了天赋,也有功法的原因,这也是四绝想要得到《九阴真经》的原因,他们也希望得到《九阴真经》,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李书成静下心来,引导着内气慢慢在体内循环了一圈,内气渐渐变成了真气,感觉量上少了许多,但是更纯净。控制着想要探究的想法,继续引导真气运行。三十六个循环之后,李书成停下来,仔细感受真气。
“不愧是玄门正宗的内功心法,中正平和这话说得一点也没错。”李书成仔细感受了一番,心中想道,“而且,真气还能慢慢散入身体之中,滋补强健身体,难怪可以延年益寿,老而弥坚。”
内功真气基本都能滋补强健身体,不管是中正平的全真心法修炼出来的真气和还是阴寒的百冥神功修炼出来的阴寒真气,只是效果上有差异而已。
不过真气性质越偏激,修炼越不容易,越容易走火入魔,只有天赋异禀的少数人才能修成。青翼蝠王韦一笑就受害成了吸血蝙蝠,张无忌也是运气才熬过烈火焚身的难关。
内功入门,之后除了按时修炼内功,其他时间李书成也开始修炼《全真剑法》,拿着小木剑,按照老顽童的教的来。
每天完成修炼内容之后,还能拿着《三字经》《百家姓》这些识字基础看看,学学繁体字,或者出门在村里找其他小孩子玩耍,日子过得很舒心。
修炼内功一段时间之后,李书成终于知道为什么每天只修炼一两个时辰的内功了。修炼一两个时辰,就能把每天的食物中的能量炼化,如果在继续修炼,则小号的就是体内的精气,身上身体,得不偿失。
之后李书成就刻意控制内功修炼时间,三年下来不但内功增长很快,身体也健壮。
“宝儿,准备好没有?一会儿去晚了就失礼了。”李瑜问道。
“来了,父亲。”李书成提着书包,跑出来,跟李瑜上了马车,朝村外走去。
五岁多的李书成,到了上学的年纪,不过村里没有学堂。只能到隔壁村去人家的家学上学。
李书成本就是成年人,跟其他孩子比起来当然不一样。毕竟这几年他认识了大量繁体字,也偷摸读了不少书,稍微展现一点就获得了先生的青睐。
每天读书回来,李书成很快完成作业,然后练武、去村子里玩耍。
“少爷,学堂好玩吗?”锁子问道。读书,不是他们能去的,虽然心里想得要命,可是家里没钱,还要帮着做活,不过并不影响他们向往。读书啊!多么高大上的事情!
“学堂不好玩,不能动不能讲话。”李书成说道,“就像一根木头一样坐着,一天下来腰酸背疼腿抽筋,不听话乱动还要被先生打手板。”
“再难过也比在家做活好。”二蛋吸了一下鼻涕,羡慕地说道。
“你们真想学吗?”李书成问道,“想学的话找人搭个棚子,每天你们干完活过来我教你们认字。”教他们四书五经,科举做官李书成没能耐,他自己还需要别人教。不过教认字,李书成还是能够胜任的。
这个时代读书人很多,识字的人更多,但是不包括生活在最底层的这些佃户,他们虽然向往、羡慕能够读书识字,但生活困难,交不起学费、养不起闲人,哪能送孩子去读书。一听说主家少爷要他们搭棚子,用空闲时间教他们孩子读书,高兴得很,能识字多好!
树是李书成家的,荒坡是李书成家的,他们只要出点劳力就行了。搭棚子而已,刚砍下来的树就行,再割点草晒干了做屋顶,很快一个棚子就完成了。然后做沙盘做黑板,桌子板凳根本就不用,蹲着就行了。
从这之后,李书成每天上完学之后,回来一边教大家认字,一边完成自己的作业。中间休息的时候,还教大家打打全真教的基础拳法,让大家活动活动身体。
几年下来,村里变化很大,在李书成时不时出个点子指导下,村里佃户们生活大为改善。比如养鸡,在李书成的劝说下,老爹开放荒坡,大家白天可以把鸡放到荒坡上,能节省不少粮食。比如打渔,除了常见的鱼,什么泥鳅螃蟹这些以前嫌腥臭的做出来也香。能吃的多了,收入也增加了,日子当然就好起来了。
当然,村里佃户们日子好,李书成家肯定就更好。李书成除腥臭的手段,首先用在自家酒楼上,很快酒楼就红火起来,更是开到了苏州。苏州可是大城市,是平江府府治所在地。仁宗景佑二年,范仲淹建立文庙、创办府学,此后,苏州长期文风鼎盛,历代文人雅士辈出。虽然金兵南下时遭到破坏,但是早已恢复过往繁华。
除了生活好起来,收入增加,李书成也教完孩童们简单的识字,《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都教过了,他们已经能写简单的信,另外还交了他们阿拉伯数字和加减乘除,能进行简单的算数了。
不单是孩子,大点快成年的甚至成年的,有时候也会来听听,跟着学认字算数。就连李书成老爹李瑜和娘李陈氏也跟李书成学了阿拉伯数字和加减乘除。
期间李书成也跟着老爹去过苏州城,也收获了几本《太祖长拳》之类烂大街的武功,回来教给村里人。
话说《天龙八部》中萧峰在聚贤庄一手太祖长拳打得群雄鬼哭狼嚎,可见太祖长拳练到极处威力同样巨大。不过对于现在也就三流水平的李书成来说,还远远达不到,能学会之后登堂入室就不错了。
练了一趟全真剑法,收功之后李书成想道:“这全真剑法几年下来我也算精熟了,只是对敌经验几乎没有,想要更进一步可不容易。”这几年从学会招式,到招式熟练,再到根据招式名称理解剑招意境,进步确实很大,不过没有对敌过,李书成也不知道具体如何。
没有经验,那就要积累,李书成找到机会跟大伙一起去打猎,深山里狼还是不少的。
第3章、打猎
第3章、打猎
这时候苏州农业发展得非常不错,有“苏常熟,天下足”的美誉,桑蝉业也发展得很好,不过也不可能连山坡都种上稻谷,这时候可没有肥料,山坡土壤贫瘠,庄稼长不起来,最多就是种点高亮这些。所以,山丘基本没开发,距离人烟远一点的地方野生动物不少,是狼虫虎豹的乐园。想想建国后的打虎英雄,就知道这个时候野外山林里有多少野生动物了。
“张三叔,这次去的地方有没有狼啊?”李书成跟在张三后面,边走边问道。
“狼?应该没有吧。”张三叔回答道。李书成要跟着去打猎,村里人怎么可能带他去危险的地方,这次去的地方他们以前去过几次,并没有遇到过豹子狼这些猛兽。
“没有啊。”李书成失望地说道。他跟着来就是为了跟猛兽厮杀,积累战斗经验的,一听没有狼,非常失望。
“老爷吩咐过了,我们怎么还能带你去危险的地方。”张三说道,“打猎嘛,当然是安全点好,遇到老虎豹子狼这些猛兽,可危险得很。”
“哦,其实没事,这些年我一直在练武呢。”李书成说道,“一般的野兽伤不了我。”练武这么多年,这点自信李书成还是有的。
“谁说狼只有一头。”张三说道,“除了那些争夺头狼失败被赶出狼群的孤狼,一般狼群都是一群一群的,还不怕死,危险得很。”
“去年你们打死的那两头狼就是狼群中的吗?”李书成问道。去年夏天三叔他们进山打猎,带回来两头狼,李书成记得很清楚。
“当然。”张三感叹道,“别看一群狼只有十几头,攻击起来可厉害了,我们一群人上了好几个。”那次遇见狼,他们一群人箭射刀砍,狼群却悍不畏死地冲过来,还好一群人武力不错,弄死了两头,又上了几头,才把狼群吓退了。不过在狼群悍不畏死地攻击下,也有几人被抓伤。
来到地方,大伙先观察了一下,才分散开搜寻猎物。李书成也跟着张三,看看他是怎么做的,学学经验。
很快张三叔就发现了一只兔子,一箭过去就搞定。张三叔可是老猎人了,经验丰富,射箭准头也不差。
很快一个个就有了收获,不是兔子就是野鸡,看看日头还没到中午,大家都收获不错,李书成也收获了一只野鸡一只野兔。野兔野鸡繁殖速度快,所以猎物中当然最多的还是这两种,另外野猪也不少,其他的可就不多了。
“再找一会,中午我们就回去。”张三叔招呼着大家。
“好,今天收获也不少了。”杨大牛回答着,“回去还能割点草喂猪。”牛马这些,不是家家都能有的,村里都是佃户,种的都是李书成家的地,本来地就没多少,用不着家家养牛马。不过喂猪就不一样了,之前养猪大多都是赶到山坡上,像放牛一样。不过随着李书成带着孩子们网些臭鱼烂虾晒干了磨成粉喂猪成功之后,一家家也不再放猪了。之后李书成有带着孩子们搞出养殖蚯蚓的方法,喂猪就很划算了。和着猪草拌了喂,猪又关在圈里不运动,长得胖嘟嘟的。
话说当初李书成见到村里的猪瘦得很,还以为是没有阉割的原因,不过了解之后才知道,劁猪这个方法早就流传开来了,猪瘦不是因为这个,而是因为猪食差,多是去赶到山上吃草,粮食也很少喂,运动量还大,当然瘦。一关起来,吃得还好,当然就不一样了。
“大牛,你家那几头猪快出槽了吧?”刘老二羡慕地问道。虽然他也喂了两头,但是杨大牛家可喂了五头。他倒是想多喂,可是人手不够,忙不过来。
“快出槽了。”杨大牛高兴地回答道。
“听说你娘给你找了个大姑娘,去看过没有?准备哪时候娶进门?”张三叔也来了兴趣,问道。
“可能就卖了猪之后吧。”杨大牛红着脸说道。
“日子过得可真快,一晃大牛都要成亲了。”张三叔感叹道。
这个年代成亲很早,尤其是女的,十三四十五六大多数就嫁了。十八以后,就是老姑娘了,基本找不到个好人家,甚至嫁个跛子侏儒小儿麻皮症的再正常不过,不像武侠小说上似的,二十几没嫁人很正常。
男的也一样,有钱的一般都早早娶亲,大龄剩男一般都是想在科举上有一番作为或者底层贫苦百姓。
“嗯?有动静。”李书成突然听到了一点不同的声音,站起来看向树林深处。
“什么?”大伙一惊,忙抓起弓箭砍刀走到边上开阔的地方围成一圈,注视着树木后面。
“来了!四面都有,我们被包围了。”李书成仔细听了一会,说道。
抬起自己的弓箭,瞄准前方。还好,他们休息的地方边上一片没有树木,不然孩不好防御,弓箭更发挥不出威力。
一头狼刚从树后冒出头,李书成手中的箭已经射了出去,射中左眼,可由于李书成技术和角度的关系,箭矢入眼不深,并没有一箭毙命。
不过狼左眼受伤,剧痛使得它惨嚎起来,听着很是渗人。很快随着远处一声狼嚎,一头头狼就从树后跳出来,既然一惊被发现,就不用隐藏,直接开始进攻了。
李书成搭手又是一箭,可却射到狼的脑门上,只是把狼扑过来的速度减缓了,并没有射死。
“铜头铁骨豆腐腰?”李书成脑子里一下想起这句形容狼的话。快速扔了弓,拔出剑来,一招大江似练攻过去。
虽说首次用剑对敌,而且对方还不是人,是狼,不过李书成个子也小,正好合适,除了砍在头上的一剑没建功,其他几剑都见了血,很快面前的狼动作就慢了下来,往后退去。
第二头狼攻上来就小心多了,还会试探,不过李书成还是用了几招瞅着空子一剑穿喉。
眼见着狼群不往自己身前凑,李书成转眼看向其他人,年轻的不愧是学过武的,虽然只是最简单的武功,现在一把砍柴刀在手也舞得虎虎生风,狼群一时不敢靠近。
李书成一看胆子大起来,跃出人群向一头狼攻过去。偷袭就有这点好,李书成一剑就砍下狼的两只后腿,然后从左面一绕,向下一头狼攻过去。
虽然这头狼听到惨嚎得到了提醒,还是没能多开,李书成的剑从肚子侧面肋骨间穿过,刺个对穿,然后向后一闪,避开了攻过来的几头狼。
“轻功在这个时候很好用。”李书成心里欢喜,想道。
不过为了试试全真剑法,李书成听了一下又冲向几头狼。全真剑法攻守兼备,李书成一式一式施展开来,虽然有点手忙脚乱,还是挡住了几头狼,随着时间推移,不但防守得严密,还能偷空攻出一两招,让几头狼防不胜防。
在李书成引开几头狼之后,张三叔他们只面对两头狼,虽不敢分散追击,可两头狼也奈何不了他们,其中一头更被杨大牛甩出的砍柴刀砍在肚子上,眼看就不行了。
远处又是一声狼嚎,看样子狼王发现伤亡惨重,打算鸣金收兵了。可李书成怎么能如它的愿,这段时间已经适应了攻击狼的要害,急攻一招沧波万顷,瞬间解决两头狼,然后继续一招素月分辉,剑光一分为二刺中两头,剩下的一头被吓得转身就逃,李书成脚下一使劲,身子一闪已经接近,一剑砍下狼头。
一战留下了十二头狼,这种南方森林狼可不比草原上的狼一大群一大群的,一般都是十几二十头一群,这下一下少了十二头,狼群的日子可就难过了,能养活几头小狼都是问题。
“少爷真厉害!”杨大牛一边拿刀把还没死的狼捅死,一边感叹道。刚才李书成大发神威,几下子就解决了九头狼,他们好不容易才杀死三头,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你们也好好练,练好了也能这样厉害。”李书成笑道,“到时候附近的狼还不够你们杀的,打猎也就不用怕遇到猛兽了。”
收拾一番,张三叔说道:“一个帮着少爷拿点,回家了。”
李书成说道:“行,我就只要狼皮,肉柴得很,送你们了。”狼肉去年李书成吃过,柴得很,他很不喜欢。
“谢少爷。”一个个听了李书成的话高兴得很,狼肉虽然柴,但是也是肉不是?他们只是佃户,虽然这两年生活好了起来,再加上时常打猎,经常能够吃到肉,不过也不会嫌弃狼肉。哪怕自己不吃,送给亲戚也好。
“少爷你刚才使的是什么剑法?”路上杨大牛问道。
“是全真剑法。”李书成说道,“小时候跟一个老人家学的。”
“我们能不能学?”杨大牛问道。李书成刚才大杀四方的手段他实在羡慕得很,也想学一学。要是能够学到李书成刚才使的剑法,那还怕什么豺狼虎豹?
第4章、奇怪的观想法
第4章、奇怪的观想法
“我们能不能学?”杨大牛问道。李书成刚才大杀四方的手段他实在羡慕得很,也想学一学。要是能够学到李书成刚才使的剑法,那还怕什么豺狼虎豹?
“我虽然会,但是现在却不能教你们。”李书成说道,“全真教在大宋名声不显,但是在北方金国名声大得很,我虽然得传,但是想要教你们可得经过他们允许才成。”古时候的传承,严格得很,“传男不传女,传子不传婿”不是说说的,而是真是这样做。李书成的武功是老顽童传的,就算全真七子也无话可说,但是李书成要是传别人,那就触碰到他们的底线了。比如少林之前火工头陀事件之后,严禁寺僧偷学武功,一经发现轻则废弃武功,重则丧命。连自家寺庙里的和尚都不允许偷学武功,何况外人。
“少爷说得对。”张三叔说道,“不得允许,肯定不能学,不然被对方发现了,不只是你小命不保,少爷也会跟着受惩罚。”这些事情,他们年纪大听过不少。
“你以为像太祖长拳那样啊?”刘老二笑道,“要是能教,少爷怎会不教你们?”
“听我家锁子讲,少爷说太祖长拳练好了,一样厉害。”张三叔说道,“连太祖长拳都没练好,就别想其他的了。”
太祖长拳练好了其实也就一般,如果身体素质强大还差不多,但是想要达到萧峰那样的水准,不但要精研太祖长拳,身体素质和内功也要远超他人,一招一式才能带有莫大威能。
一路回到村子里,村里的孩子见到大人带着这么多猎物回来,一个个欢呼着飞奔过来。
李书成交代了一下硝狼皮的事情,就带着自己打的兔子野鸡回家了。
“宝儿回来了?这个野鸡和兔子是张三他们送的吗?”母亲问道。在她看来,李书成只不过是一个十岁孩子,怎么可能打到猎物。
“不是,这可是我自己打的。”李书成笑道,“除了野鸡兔子,今天我还杀了几头狼呢。不过狼肉太柴,送给张三叔他们了,他们把皮子硝好送过来就成。”
“你们遇到狼了?伤着没有?”李陈氏一听李书成他们遇到狼了,急忙问道,拉着李书成检查受没受伤。
“没事,娘。”李书成说道,“我现在武功很好的,那些狼根本伤不了我。”
“没事就好!没事就好!”李陈氏检查了一下李书成,除了衣服上沾了点血迹,并没有受伤,舒了口气,“这事真是太危险了,以后别去打猎了,明天和娘去庙里拜拜菩萨。”
“哦。”李书成无可无不可,答应了,“我把猎物送去厨房。”
把猎物送到厨房之后,李书成洗了个澡换了衣裳,然后才坐下来仔细思索今天与狼群搏斗的过程,哪一招用得好,哪一招火候不够,哪里出现破绽,该如何弥补。
一番思索下来,感觉大有进益,然后拔出长剑,一招一式演练起来。连着使了几遍,感觉剑法有了不小的提升,李书成欢喜不已。
“嗯,除了剑法,身法也需要好好锻炼一番,更要能够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样对敌起来才能游刃有余。”李书成想道,“不过轻功身法一直是全真教武功的缺漏,金雁功作为轻功并不突出,比之古墓轻功差远了。”
“嗯?古墓?”李书成一直惦记着古墓里面残缺的《九阴真经》,“古墓的轻功据说是抓麻雀练的,要不我也试试?”
仔细思索了一下,李书成发现确实不错,抓麻雀能够锻炼眼力、身法、手法,是一种比较全面的锻炼方法,难怪古墓派会用。
然后李书成就发动村里的孩子抓麻雀,关到房子里练功。
刚开始试着放了十来只,然后练习,手熟之后,很快就抓住了,然后在继续增加,一天下来感觉进步不错,毕竟他练武多年,比刚进古墓的杨过可厉害多了。
第二天起来,李书成练完剑法在母亲的催促下跟着上了马车,去二十里外的庙里拜菩萨。
马车晃晃悠悠走了一个多时辰到了,李书成下车一看是一座陈旧的小庙。
庙里只有三个僧人,一老两小,佛堂里一览无余,李书成跟着母亲随意拜了拜,反正他也不信佛。然后母亲捐了两贯香油钱,老和尚特意送了一本手抄的经文。
李书成看着靠墙边桌子上有不少书,好奇地靠过去,看看都是些什么书。
书大部分都是新的,都是《金刚经》、《法华经》这些流传最广的佛经,看样子都是几个僧人抄写的。
李书成拿起书翻了翻,随手放下,无意中眼睛扫到一本破旧的书,封面已经不见了,不知道是什么书。
李书成见书这么破,怕把书弄坏了过意不去,轻轻拿起来翻开,慢慢读下去,李书成发现这是一本讲观想法的书,通过观想修行来净化灵魂,潜心向佛。
“小施主对这本书感兴趣吗?”老和尚见李书成看书,说道,“这是庙里以前留下的,如果喜欢就送你了。”
“不用,我只是看看就好。”李书成说道,“只是好奇里面写的东西。”
“里面写的确实神奇,老僧照着修行,虽然没有其他效果,但是也头脑清明。”老僧人笑着介绍道。
“还真有效啊?”李书成惊讶地问道。这种神奇的观想法,李书成上辈子在小说里见过不少,本以为不过是臆想而已。难道,还真的有效?
“老僧观想的就是庙里供奉的佛像。刚开始没效果,时间长了之后,渐渐地就有效果了,现在老僧已经七十多,但还是耳聪目明,头脑清楚。”老僧人说着自己的经验。
李书成仔细看了两遍,觉得其他都是多余的,也不必就观想佛像,观想其他东西也可以。应该就是通过观想驱除杂念,锻炼脑子或者灵魂,如果真有灵魂的话。跟跑步锻炼身体、练武一样,都是通过练来增强。不过重生都有了,灵魂存在也不用惊讶。
李书成记下步骤之后,放下书说道:“我已经记下方法了,书就不用了。”虽然武侠小说中没有提到这方面对修炼武功的益处,但是现在既然有方法,那就可以试试,不成也没什么损失,要是成了,那作用就太大了。灵魂修炼啊!虽然只是粗糙的修炼方法,那也不得了,灵魂强大了,学什么不快?就算同样的招式施展出来威力也不一样。
“那也行。不过小施主,修行的时候心要静要虔诚信佛,还要长期坚持,不然是没有效果的。”老僧告诫道。有人喜欢观想法,这也是弘扬佛法的好事,所以老僧人继续介绍自己的修行经验,他不知道李书成并不信佛,也没准备观想佛像。听着老僧人的讲解,李书成按照自己的理解,提炼出了观想法的关键:心静、心诚、按照步骤长期坚持,做到这三样,就会有收获。
“知道了。谢谢大师讲解。”李书成礼貌地道谢,然后跟着母亲出了寺庙。
回到家里,李书成的生活又恢复平静,每天读书练武,只是增加了一个观想修行。
观想修行,首先要找到观想的对象,按李书成的理解,草木虫鱼、山河湖海、日月星辰都可以。不过要选出自己最喜欢最理解,同时也简单的对象,如果太复杂,单是观想物象纹理就是一个跨不过去的难关。
在家里找了一圈,李书成选了院子里池塘中的荷花,这个纹理简单,很容易入门。
围着池塘,李书成仔细观察着其中一丛荷花,记住它的样子,几天下来再无差错,才开始按照观想法的步骤修行。
虽然很快李书成就能把荷花的样子在脑海中刻画出来,但是几个月下来却并没有什么效果,觉得是时间不长的原因。
这天读书回来,见到门外停着马车,李书成问赶马车的刘老大:“刘叔,这是要去哪里啊?”
“苏州那边的酒楼又打起来了,老爷要过去处理。”刘老大回答道。
“又打起来了?往常不是都不用父亲亲自去吗?”李书成疑惑地问道。自从苏州酒楼开张以来,打架的事情已经出现很多次了,一般都是小架,打完还会赔钱的,并不影响酒楼生意,所以打架的事情根本不用李书成老爹出马。如果酒楼打个架都需要李书成老爹亲自出面解决,那还开什么酒楼,直接关门算了,赚的那点钱还不顾折腾的。
“这次不一样。”刘老大说道,“这次打架的双方在酒楼打了几招,然后一追一逃出了城,又不是认识的,酒楼里破坏不少,还伤了两个人,老爷不得已才要去处理。老爷。”
“伤人了?”李书成看向老爹说道,“那得好好安抚一下,免得闹起来影响酒楼的名声。”人家在酒楼吃放,却遭受无妄之灾,当然得安抚,不但要开医药费,甚至还得再给一笔钱,算作误工费之类的,也是人之常情。
“没事,你不用操心,回屋看书去吧。”李瑜摆了摆手,上了车。
(点击下方免费阅读)
关注小编,每天有推荐,量大不愁书荒,品质也有保障, 如果大家有想要分享的好书,也可以在评论给我们留言,让我们共享好书!
天天盈,股票配资公司一起配资网,实盘配资平台APP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